返回

第113章得留住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我们还是低调点吧!”历史已经大变样,李衡心中总感觉没底,不由建议道,“历史已经走样了。没有看清楚带来的变化前,我们还是得稳妥一点。最近根据地又大了不少,山地居多,交通不便。加入我们的人年后又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这些都需要调整安排。我们还是勤练内功为好。”

叶关没有反驳,他也觉得最近局势不对劲:“低调点也好,虽然最终胜利还是属于盟军这边的,但就怕我们倒在胜利前夜。”

倒是赵易呵呵一笑道:“别人都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一次我们却得低调做事,高调做人了。

历史是变了,但实力对比却没有变。现在还是世界工厂的美国人正在大爆发,不是日德一时的胜利可以抵挡的。我们可知道,日本人已经是弓弩之末,攻打印度,只会拖长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印度东部地区和东南亚这边很相似,没有多少工业产能增强日本人的实力,抢再多的原材料,也没有实力消化。

美国人一时失手,正是我们表明态度,紧抱大腿的机会,自然得高调宣扬,跟紧老美。当然做事就得低调点,不能再轻易拉仇恨了。眼前不是有个第4师团吗,正好当我们的盾牌。”

叶关截获到了一封电文,是说第55师团主力调往西边参加英帕尔战役的。这意味着先锋军的西侧,可能只剩下正在赶来支援泰国人的那一个联队。但东边越南那边至少还有两个联队,加上对面的第4师团,先锋军的压力也不小。

这些天里,第4师团一直在龟速前进,看上去却并不着急。

先锋军丛林战术比日本人强,但第4师团的漏洞也越来越少。

这些天赵易跟第4师团的接触,感觉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弱,不愧是老牌的师团,并非浪得虚名。

先锋军之前跟日本人的战斗,全部是托了突袭的福,在日本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而且先锋军的武器装备和打发都让日本人难以适应,被先锋军快速突袭获得的胜利。现在跟第4师团正面交手,双方都谨慎小心,你来我往,一周过去了,双方伤亡都过千,局势上也竟然打了个平手。先锋军未尽全力,第4师团看上去也并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

南方军的重点放在了攻打印度这边,第4师团即便是惰战,也没人来催促了,只要先锋军不再惹事,不给攻打印度这个日本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制造麻烦就行。

赵易的低调做事,就是不惹事,只跟第4师团死磕。

第4师团在熟悉先锋军打发的同时,先锋军的新兵们也失去了对日本人的畏惧之心。双方士兵都学得精明起来,前线上打得热闹,伤亡数据却越来越低。

双方交战成了例事,变得越来越有默契的同时在加强防御的时候,赵易他们三个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向了其他地方。

国际形势是三人每天碰头分析的一个长久性话题,另一个操心的问题就是内部问题。

现在先锋军一壮大,各种牛鬼蛇神都开始冒头。

不止是外部特意掺杂进来的,队伍内部也是各种思想乱飞。庙小妖风大,很多问题不是队伍大小的问题,三人算是明白了以前各种传闻的本意所在了。队伍不整顿不行了。

“实在不行,就借两个人头来用用。”叶关管辖情报,对内部的一些情况很熟悉,见多了那些龌龊的事情,心中怨气难平。

“不能开杀戒。”李衡坚决反对,“你别忘了,一旦开了杀戒,这个时代可是容易杀红了眼,可能我们都控制不住了。”

“没有那么严重。”赵易笑道,“任何一支队伍中,都会有老鼠屎。咱们队伍里成分复杂,有其他声音难免,我们应该分别对待。现在像我们这样待遇好又战功不断的队伍不多,相信官兵们心中会有一杆秤的。”

队伍现在并不算大,很多问题还好解决,放任不管,规矩没有立起来,潜规则就会横行,积累多了,改都改不过来。

“军队方面还好一些,好管理,民众那边意见多一些。”叶关道。

“其实,我感觉军队问题更大。”赵易沉吟了片刻,才道,“现在军队没问题,只是很多问题被胜利和待遇掩盖了。我们不能等问题爆发出来,得需要提前消化。首先要让那些为高待遇的雇佣兵,变成保卫自己家国的子弟兵。”

除了部分华人青年外,来自国内的那些先锋军军人的家人基本都在国内。他们在先锋军中光棍一条,能在先锋军中留下,主要还是先锋军的待遇好,能打胜仗,有了集体荣誉感。

auzw.com

先锋军有了根据地还不到一年,就耗费了两千多万美元。

这要是在国内,十个师养一年也养得起。

除了军工投入大外,先锋军官兵的待遇一直都没低下来。

当初在野人山招揽那些远征军士兵时,就已经开出了高薪。只是那时候先锋军没多少钱,仅有的一点金钱都投入到救援远征军的行动中去了。能开出的只是空头支票,而且为了消除一些兵油子们的念头,待遇并不是漫天提升。远征军的那些老兵按照士官的待遇,会给15到20个银元,那些新兵也会按照上等兵来给12银元。

要知道这可是银元,不是国内给的法币。

法币发行不久就开始贬值,老蒋政府顺顺当当地割了一次羊毛,在37年的时候,就有人用1个银元换3到5元法币了。

士兵的军饷从大洋换成法币后变动不大,毕竟一开始法币和大洋比值就是一比一。可随着法币编制,士兵难到手的军饷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在32年后,老蒋政府执行了一个国难薪饷,就是打着九一八事变的旗号,士兵的军饷再打折。二等兵的薪饷就从10元变成了7元。法币不断贬值,42年时按照1比10的比值都有人换。

那些经过了缅甸战场磨砺的远征军新兵已经变成了老兵,从7元变成了12元,先锋军一点不亏。士兵们能真拿到手12个大洋,并不夸张。国内有些势力招兵,以及作战前的动员,也是差不多按照这个标准,都是抬着白花花的大洋来鼓动。先锋军当时不过一个国外的小民团,在其他待遇和未来发展上欠缺,还是让人不看好。

“当时那些能跟着先锋军来的远征军士兵,对我们先锋军还是很忠心的。”赵易就曾经这样评价过。

远征军士兵来一部分是为了报恩,一部分也是对中央军彻底失望了,比如那些曾经被抛弃过的伤兵们。虽然实属无奈,但摊在谁头上,谁心中也不会再有对中央军的愚忠了。

那九百多被先锋军治好带出来的伤兵现在只对先锋军愚忠,已经成了先锋军中的骨干。

其他远征军士兵也越来越喜欢先锋军。先锋军说话算话,第一次发饷就是白花花的大洋。老蒋奖励的大洋以及缴获的部分财富都换成了军队的军饷,一次都没拖欠过,也没有一次克扣过。

先锋军直接建了银行,每一个士兵都有一个户头,不通过中间军官的过手,克扣都没法克扣。况且先锋军新立,新队伍新气象,也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规矩。就衣食住行这些待遇来说,比中央军的嫡系都好。上升通道又通畅,只要立功就能名利双收,又有钱,又能升官。士兵们的念头其实很简单,平时个人待遇所求的不过是这些。

“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最终国人都难舍家乡的归宿。我们要做的是把他们留住,把这里变成他们未来的家。”赵易想了半天,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借助国人千百年来骨子里永远不变的对土地的痴迷和眷恋——授田。

“哥,真给田?”王三最近一直缠着王二。

王大每天忙忙碌碌,根本见不到人影,王三只能找他二哥。

王二在建设兵团,不用上战场,就在南塔附近,王大一大家暂时在南塔安了家,王二靠近服役,也能照应一下家人。

“给。”王二说得简单,眼神却在游离。

他当兵也有三四个月了,又经常受王大的影响,对先锋军的话还是很信服。既然赵将军下令要授田,他就相信。只是看了授田的办法,他就有些发愣。

授田优先授予主力作战部队。

先锋军的根据地,地处偏远,本是山多林密的蛮荒之地,耕地本来就不多。加上先锋军开垦的土地,再除去当地土著拥有的耕地,先锋军自己拥有的土地不过15万亩,这其中还包括一些贫瘠的下等田。

15万亩看似很多,但分配到先锋军治下16万多人头上,还不到一人一亩。

一人一亩根本吸引不了人。这年头一人一亩地,按照一亩地稻谷一二百斤的亩产来算,根本吃不饱,若是老天不赏脸,都能饿死人。

“一碗水端平,可不是要平均主义。吸引人,才能留住人。”赵易直接以10亩为起-点,拉开了先锋军分田地的序幕。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