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4章 油气供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我们的铁路宽轨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但现在只建造了60多公里的试验线路,距离全国各地铺开还早。”李衡特地解释了一下他推行的宽轨计划。

任何改革现有标准的行动都会面临重重困难。

宽轨不只是把铁轨加宽就可以。从路基到铁轨标准,从机车车轴到机车动力,都需要全面考虑。若不是李衡在前世时就曾经思考计算过相关数据,又吸纳了德国3米宽轨的一些研究成果,恐怕没有三年五年看不到标准的诞生。

现在有标准了,计算和实验也进行了不少,但现在连一条正式的宽轨铁路都没有,只有一条万象跨过湄公河通往乌隆的铁路,还没建完。

若是实验成功,宽轨铁路将继续延伸,一直通往曼谷。

另一条正在规划勘探中的宽轨铁路将从万象连接清迈到曼德勒,沟通这两个重工业中心和清迈这个科技中心。

这两条铁路都会稍稍偏向经过未来的新都。

除了逐步确立未来新都的枢纽地位外,单从万象到曼德勒的线路看,向新都这边绕行,比在北部高原山地区域穿山越岭要省了很多麻烦。

规划归规划,要实现这两条铁路都拖到一五计划末了,更不要说沟通全国了。

“未来两年内,我们还是要继续改良宽轨标准,并把实验线路延长至500公里。实验彻底成功,我们才能保障在一五计划期间顺利完成五千公里的宽轨目标。”李衡不打算急躁地推出新标准,铁路部门现在的任务是维持现有杂七杂八的各种标准旧铁路,保证正常运行。

万事开头难,宽轨标准牵扯的不只是铁路,还包括铁路和公路以及海运的联运标准。沉住气打好了基础,才有利于未来的突飞猛进。

“我们已经设计了一款一万千瓦功率的宽轨机车燃油电站,但短时间内用不着。国内最多的米轨铁路,我们也实验拖载了两千千瓦的燃油电站。我们只打算改造了3辆米轨机车,用于临时应急电源还可以,不建议大量发展。宽轨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单纯铁路电站,宽轨机车上就可以搭载更大更重的机器设备,放大电站功率,甚至还可以搭载原子能电站。”李衡一直坚持他的宽轨梦想,“铁路电站我们暂时没法大力支持,只能通过水运的方式重点来运作船舶电站。”

赵易食指下意识的敲了敲桌面,沉吟道:“水运有其范围广的优势,也有速度慢的劣势。”

东南亚地区河流湖泊众多,互相连接为密布的水网,很容易勾连交通。水运船舶还可以重载机器设备,放大船舶电站的功率,尤其是先锋军重点发展的那些大城市,大多数都能通千吨以上船只,沿海的那些就更不用说了。

就这方面来说,船舶电站有优势。

但临时电站作为应急电站,对时间要求很严格。

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电站被毁后要求尽快恢复供电,列车电站可以超过50公里的时速直奔目标,而船舶电站的速度很难超过20公里,而且受制航道,需要拐拐绕绕,更耽搁时间。

“我们已经设计出了一百和三百千瓦两种燃油发电机的标准模块。平时这些可用于厂矿的电力供应和补充,紧急时候可以搭载在米轨机车上甚至卡车上快速调动来应急,之后可等待船舶电站的到来或者抢修好原来的电厂供应。”李衡早考虑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已经推出了15千瓦和50千瓦两款柴油和汽油发电机,这些和锅驼发电机一样都可以应急使用。”

现在东联国电网还没布好,绝大多数城镇要用电只能自己发电,主流还是锅驼机和普通蒸汽机。

先锋军中锅驼机应用很广,不止是作为直接动力,发电机也有。只是格外笨重,条件好的厂矿一般多搭配燃油发电机,用柴油或者汽油,甚至煤油,还有的用锅炉直接烧原油。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李衡带领相关人员先推出了这两款最受欢迎的发电机。

城市和大型厂矿直接用电厂发电,很多需求直接用各种发动机更方便,小城镇一般范围小,平时照明用电用一百千瓦以下的燃油发电机差不多够用了。50千瓦相关配套系统也不过一吨多重,可以灵活调动,用于平时的应急。甚至15千瓦的发电机系统可以直接搭载在c-47运输机上,可以最快的速度来远距离调动应急。

针对少数用电多的项目,以及考虑到未来用电量的逐渐增多,李衡才又推出了一百千瓦和三百千瓦两款。

相关一套系统下来,不算燃油,就已经好几吨重了,很难再灵活挪动。如果再大一些,现在的卡车是很难运载了。而且功率再大,燃油的成本激增,不如固定的蒸汽机甚至锅驼机核算,就算烧原油的锅炉也比这实惠。

在台风和脆弱的战争防卫能力前,电网是极为脆弱的。散布各地的发动机才是动力的主流,而不是电动机。

“油料供应能跟上吗?”赵易又问道。

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发电机,能源供应才是关键。

叶关眉毛挑了挑。

auzw.com

先锋军从美国进口大量油料,多用于此。

汽油、柴油和煤油,先锋军都没法自给自足。石油便宜,但各种成品油价格却相对高昂。

“可以。”俞大维肯定道。

目前先锋军大宗救灾运输靠水运,远距离救灾靠铁路和空运,近距离救灾还是靠公路。应急电站如此,平时供应物资也是如此。

油料这样的大宗一般都靠水运,然后由铁路和公路完成最后的一段运输。

“我们现在已经能生产200升标准油桶和1方、3方、5方油罐以及30方大型油罐,还可以生产2百升和2千升的合成橡胶油罐。这可以方便各种交通工具的联运。”李衡笑道。

先锋军在德国也顺手把油桶生产线捞来了两条,继续生产已经普及到各国的200升标准油桶。

同样属于德国人发明的20升制式油桶也在生产之列,只是大多数用于车辆和小规模的日常应用,因为量太少,不在这样的会议探讨范围之内。

那些动力和发电设备用油都是按吨算,大一点的油罐就应运而生。5方以下都可以直接用卡车运载,在吊装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5方以下油罐才是主流,可以施行火车船舶卡车到目的地的无缝连接。30方油罐在一些地方已经算是半固定的储备油库了,平常主要搭载在火车和船舶上。

合成橡胶油罐是先锋军的发明专利。

三人当初开的那辆乌尼莫克上,就准备了一个2百升的合成橡胶软体油罐。李衡直接仿造,并以同样的构造,按前世见过的2千升软体油罐造出了更大的成品。

德国人在31年就发明了耐油的丁晴橡胶,先锋军搬来了一套相关设备及相关技术和人员,已经可以自己制造了。

在46年先锋军就抢先了英国人一步,注册了部分涤纶的专利,并以此加上贴了部分钱,和杜邦公司交换了尼龙的专利生产许可。

这些尼龙最初是用于生产子午轮胎中的帘子布,后来使用范围扩大,可制成尼龙布做骨架材料,才有了软体油罐的诞生。

美国人一眼就看中了这种可收取折叠、轻便灵活的软体油罐,并引进了相关专利。

先锋军和美国人还联合研制了一款一万升的软体油罐,只是先锋军用处不多,造价也高昂,同样不在此次会议讨论之中。

俞大维做事,还是很让人放心。

之前各地煤炭的运输也是他在负责。

最近两个月每月消耗煤炭已经超过一百万吨了,他还能安排的井井有条,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就算油料运输有其特殊性,一向小心谨慎的他也能注意到的。

“我记得你们建起了一个天然气电站?”赵易再问李衡道。

“对。我们还在改进喷气发动机,为了积累更多的数据,我们准备试验发展燃气轮机发电。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李衡所说不多。

三人可都知道东南亚这边石油略少一些,但气田却丰富。而且这里靠近中东,现在的天然气比石油更廉价。

在很长时间内,天然气由于运输的困难,还没被人重视。

44年美国东俄亥俄州的天然气爆炸等事故也让一些人心存顾虑。很难储存和处理的天然气被大量弃采,直接排入大气或者烧掉。

三人却都知道后世在完成燃气和蒸汽联合发电体系后,天然气可比油料发电还方便实惠,所以早早就开始入手研究。只是现在的燃气轮机水平稍差,也是制约天然气利用的一道门槛。

“嗯,也注意一下小型燃气轮机的研制,顺便研究一下沼气的综合利用。”赵易提醒了一句。

他很熟悉沼气项目,东南亚的气候环境很适合大中型沼气的发展,华夏曾经扶持过类似的项目,他的电脑中还储存着相关资料,也准备在东联国推行。

相对于风力,补上先锋军能源体系缺漏的沼气无疑靠谱多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