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4章 第一条宽轨铁路(过年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三月中旬,东联国大部分地区新的雨季期正在逼近,那场干季期里席卷全国的血雨腥风却已经远离了。

就算发生了很多变化,秩序又恢复了正常的平静。

平静下,一样徘徊着汹涌的暗流,时不时掀起一场影响东联国巨轮走向的波涛。

此时一朵浪花泛起的涟漪就在四处回荡着:“先锋军三个首脑都到场了?”

在万象到川圹高原的宽轨铁路在调试运行后,正式通车了。三巨头亲临万象始发点剪裁,这在动荡刚结束的当下,略显特殊。

平时三巨头就轻易不会外边聚在一起,以免出现意外,总要有一个人留在权力核心坐镇。此时刚得罪了一大帮人,包括渗透能力强的苏俄,还有想浑水摸鱼的英法等,使得三巨头遭遇刺杀的几率更高,此时三人一起出动只是参加一条铁路的贯通,真的格外特别,引来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三巨头现在关注的重点还在万象始发站的那处宽轨上。

干季时候的抢修,即便是春节也没有停歇,东联国第一条宽轨铁路终于在三月初全线123公里全部完成,比到乌隆的实验铁路延长线建成还早。

当初选择实验铁路时,很多人是希望选择万象到川圹高原这条线的,毕竟万象钢铁工业带基本都在这一代。

有一段要跨上川圹高原,穿山越岭,还需要实验宽轨,风险太大,李衡选择了由易到难,逐渐推进,把第一条实验线路放在了通往乌隆的平原上。万象到川圹的交通主要依靠了南俄河的水运和新修建的米轨铁路。

在二战时期就开始利用现有资源建造这里的米轨铁路,用于运输工业带的矿石和工业产品。战后更是修建了复线,并加大了南俄河的航运,但依旧低估了工业带对交通的需求,时常告急。三巨头紧急调整,加大了对这条线路的投入,竟然比到乌隆的铁路线还要提前一个多月完成。

“这就是我们研制的新机车。不一样的火车头,采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的组合方式,总功率已经上万马力。”李衡指了指铁轨上停着的那辆列车车头自豪道。

“蒸汽轮机?”叶关啧啧有声,“靠谱不?”

后世的蒸汽轮机机车极少,整个系统比普通蒸汽机复杂,当柴油机逐渐成熟后,经济性上也竞争不过,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确实不怎么靠谱。”李衡实话实说道,“减速齿轮加工麻烦,成本极高。低速效率低,所以我采用了电传动,只是故障比较多。不过,蒸汽轮机高速性能很好,关键是功率够大,效率也高,更重要的是可以烧重油。”

最后一点才是李衡想要开发蒸汽轮机动力的一个原因。

东联国现在发现的煤炭资源并不多,沿海地区和河运便利的地方用煤炭方便,就算进口煤炭也合适,但这些地区本来就水运发达,其他不适合的地区布置蒸汽机的煤炭补给点就麻烦一些。蒸汽机更是在逐渐被淘汰,现在除了蒸汽动力和电厂,先锋军未来并不打算多发展普通的蒸汽机。

未来的机车动力趋势还是柴油机和电力。

先锋军和美英谈妥的石油资源很多,若大规模使用柴油,却面临着炼化能力不足的苦恼,指望大量进口又不合算,紧缺的柴油还需要提供给海上和陆地的其他动力设备。在电力动力体系还不完善的当下,李衡也只能把主意打到了蒸汽轮机身上。

蒸汽轮机用廉价方便的重油做燃料,甚至可以直接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上出产的轻质原油,这可以解决眼下的燃料危机。

宽轨铁路给机车创造了宽大的空间,甚至可以安装战舰上的动力。李衡展示的这台机车就是用战舰上的动力改装而成的。

“这只是用来过渡用的。大功率机车用柴油机,研制任务还得需要两年来优化,而且我们的工业水平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发展时间才能生产出来。电力机车牵扯到的难关更多,现在以研究为主,十年以后才考虑。眼下这段空白期,我们只能用蒸汽轮机来填充。”李衡也明白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必须考虑现实,不能干等下去。

虽然李衡有未来的发展思路做指引,但工业水平限制着,没法做出突破。后世大功率内燃机车也是到了六十年代才大规模普及的,部分也是受到技术水平限制。

赵易点了点头,并没有在意。

李衡研制的蒸汽轮机车并没有耗费多少功夫,现在海军正在吸纳德日蒸汽轮机的相关技术,移植到宽轨机车上并不是太复杂。川圹高原的高原山地地形需要大功率机车,这个时候去研制动力不足,限制更多的普通蒸汽机才是浪费。

auzw.com 现在李衡主推的宽轨是要以实用为主。

“宽轨站台系统已经完成,可以顺利卸装货物。”李衡笑道。

“我们知道,火车宽了这么一大截,肯定拉得货物更多。我们要看的不是这个。”叶关不耐烦道。

现在宽轨列车就那么几辆,货运量也没那么多,没法体现出宽轨列车行车间隔的优势。三巨头此来是看宽轨列车的其他用途。

“先看一下公路和铁路的快速联运。”李衡笑着并不以为忤,只是朝着旁边的助手摆了摆手。

按照三巨头商定的人设,他俩之间需要一点矛盾来演给外界看的。很多时候现实无法完美,有时候立了山头,让持各种意见的人能有所选择,才能笼络的更多的人。反正要论亲近,世上又能有哪些人能比得上另一个时空一起携手而来的兄弟?

三巨头顺着特别建造的站台继续前行。

宽轨的标准也意味着以前的站台等设施需要重新建设或者改造,但看着眼前那条巨大的钢铁长龙,赵易觉得这些重建和改造都值了。

“6米,竟然这么宽?”叶关也惊叹道。

虽然早知道列车宽度是6米,但亲眼所见感觉更震撼。

6米宽的列车宽度是标准宽度,对3米标准轨并不吃力,这么大一个钢铁怪物,带来压迫感的不止是心灵,还有吃力的轴重和路基。

“为了负担宽轨列车的重量,轨道很多地方都采用无砟轨道。德国人的地下混凝土墙的办法不错,不过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主要是东南亚地区雨水太频繁,很多地方排涝需要考虑,所以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案来实验和应对各种环境,就像那片连拱凝土墙,就设置了很多处排水洞和过人洞。当然要是高架桥会更方便,只是成本太高,对我们现在的施工难度来说,也会更大,所以整条路还不足30%的大跨度高架。”李衡指着一侧那蜿蜒伸向远方的轨道深有感触。

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应对方案,对电脑中存了一整套后世方案的李衡来说并不陌生,但很多技术在现在的世界上却是头一次创新。

一些技术李衡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从头摸索。一些方案也需要调整更改,对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做出妥协,几年下来就能研究出一整套新的方案,背后沾满了无数相关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泪水。

“或许这条路再过二三十年就会过时,但对现在来说,对尽了最大努力的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先进的了。”李衡仰天眨了眨眼再道。

一辆军用吉普开了过来,顺着一块刷着白网格线的区域,慢慢地直接驶上了正停着的宽轨列车后边一节平板车皮上。

两辆十轮军用卡车也随后发动,和吉普车一样,两车相距不过三米,并排着一起垂直驶上了平板车厢。

然后是一辆m8轮式装甲车和一辆m3半履带装甲车也并排着开上了列车。

“怎么样?这样机动速度快多了吧?”李衡呵呵一笑,指着正在固定车轮的那些车辆道。

“不错,不需要开上火车后再进行调度。平板车上的标准扣件就是你说的那个发明吧?不错,可以根据尺寸不同直接固定,节省了捆绑和固定的时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快速解扣,让车辆快速脱离列车。这对装甲车和坦克的意义重大,大大提高了机动性。”赵易点了点头。

“唯一一点不足就是坦克炮管,平时运输时还得横着。”叶关吹毛求疵道。

“列车两边各留出了2米的安全空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尺寸零配件通过。我们主动推出的集装箱原20尺的可以直接横置,原40尺的就做了更改,力推可以横置的30英尺标准箱。我们的主战坦克最长也可通过,不过重心就没法掌控,只能炮管打横。坦克间已经留出了足够的间距,在空旷地还是可以灵活转动。这样的宽度,在列车上布置警戒炮已经很方便了。”李衡呵呵道。

“警戒炮用处不大,非战争期间很难用到,一般用机枪已经足够。不过有了这么敦实的宽轨列车,大口径列车炮可以继续发挥下,一二十年内不算过时,以后再改成导弹列车,应该更容易布置吧?”叶关心中其实也很满意了。

“战略导弹列车正在研制中。”李衡扫了一眼周围,轻声道,“还得等零号计划完成再确定最后的方案。”

“嗯。那看一下你的杀手锏吧!”赵易岔开话题道。这可是李衡把他们拖来的目的。

“那你们得先上车,这里展示不开,前边还有更好的节目在等着我们呢!”李衡信心十足笑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