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2章 换了古籍和文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金圆券大幅贬值,沪都民众争相挤兑美金和金银,民挡”听称呼就能听出这个电台广播是属于先锋军设在魔都的先锋电台。

这也是先锋军设在华夏的唯一一座大功率中波广播电台。

虽和东联国远隔万里,电台的节目在经过相关设备调制放大后,在东联国的收音机中传出的声音依然清晰。

东联国的中-央广播电台也播放华夏相关信息,但很多人更喜欢收听差不多和魔都同一时间直播的先锋电台。

“这是我的错呀!”翁纹灏向椅背上一靠,长叹一声道。

“咏霓兄,此系宋孔乱政,何干卿事?”胡正之劝了一句。

他这句话已经算委婉了,虽把宋氏提到了前边,却一直没提蒋。

金圆券体系已经开始崩溃,翁纹灏背锅辞职,众人都知道背后是谁的问题。包括孔贪之风,也不过是手套厚了点。为了军费,老蒋也算拼了,明知道吹爆金圆券是饮鸩止渴,也顾不上了。但他还是高估了自己千疮百孔的根基,亲儿子去魔都打老虎,都不得不败退下来。

旁边陈不雷一声不吭。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如此。

11月中旬他自杀被先锋军潜伏人员救回,之后以治心脑疾病为由,空运送到了公认亚洲医疗技术水平最好的东联国。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待在清迈,平时也就看一看附近大学的馆藏古籍,极少和其他人打交道,连叶关的拜访也拒而不见。

闻听翁纹灏来,才坐火车来到万象迎接。

当初他向老蒋推荐的翁纹灏,前一段时间翁纹灏背着黑锅下台,他心中有愧。有人猜测他自杀,这也是其中一个原由。

“还是我太不小心了。”翁纹灏张口欲言,却又合上,摇摇头,心中措辞了一阵,才半吐出了一句,没有点明哪里不小心。

他从一个学者跃升为高官,是受了老蒋的提拔之恩,再怎么失望,也秉承着一个旧文人的习惯,不会在外人面前对老蒋吐槽。

这一次辞职凄凉之余,他还有些不甘心,且观察华夏局势,来东联国也是以退为进,对先锋军给的位置并不感冒,希望重回华夏政坛,自然不会在外人面前对宋孔等大佬多加嘲讽。

尤其是胡正之来东联国,本来就是稳定新加坡的大公报局势。

先锋军崛起后,大公报也抓住了机会,在二战结束就在新加坡创建了大公报的东联国版。只是大公报的重心还在华夏,在东联国也竞争不过先锋军自己的核心报刊,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前一段时间,大公报改变立场,所以被老蒋不断封杀。大局变动下,各方势力都在找退路,大公报人也把重心挪向外边。

原来香港是个最后的选择,现在多了华人文化更为集中的东联国。胡正之亲自来主持东联国大公报,壮大力量。

此次翁纹灏来,怎么说也是一个热点新闻,他也接受了大公报的采访,在大公报的立场有了变化之际,翁纹灏的一些话真不适合说。

“原本说好的一共才发行20亿金圆券,才不到一个月就发出了16亿,之后又是上百亿的发行,这金圆券欲以何取信于民?”胡正之没有再点名,但众人都知道没有老蒋的点头,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

“风雨飘摇,国事艰难。唉!”翁纹灏长叹一声,没法再说。

他之前管理经济对现状最清楚,金圆券出问题,说到底还是老蒋没钱了,把金圆券好好一个平息战后混乱经济的有效手段,当成了敛财的手段来用。

“当初抗战胜利,百废待兴,有些人却主动挑起了内战。数亿美元的援助不救助民生,发展经济,却全部换成美式武器,还上下其手,拉来一些劣质货糊弄。民心已失,怎能不败?”和胡正之一起来的王云生愤然道,“北地已失,半国易手,本已经济困顿,某些人偏偏继续短视,连江南半壁也要葬送。”

作为大公报的第二代核心,狂傲的王云生得罪了不少人,他不愿去施行殖民统治的香港,自请来东联国。

闻听他一向佩服的陈不雷也来了东联国,这几日正在那边拜访,这一次也随着陈不雷一起来了。

auzw.com 到了40年代末,大公报的重担已经压在了他身上,此时远离华夏,心头轻松,不介意嘲讽几句。

以前美国牵头禁华夏的军售,不过是为了卡苏俄对北方的支持。暗中双方都有小动作,但美国人更贪婪军售的利润,把不少的二战废旧物资高价卖给老蒋。

虽然这部分已经比原品降了不少,但在战后物资大处理的大背景下,尤其和先锋军购买的那些美援战后物资的价格比较,在内外勾结上下其手中,老蒋无疑当了不少回冤大头。

像前一段时间美国以原价百分之一的价格处理马里亚纳群岛剩余弹药这样的好事寥寥无几。也就是这一段时间眼看着老蒋败仗越来越多,美国才支援力度加大了。这几天王云生还刚审核通过了大公报报道美国援助老蒋五万吨小型武器和相关弹药的新闻。

“世事难料呀!对了,咏霓兄,听说先锋军早早就把金圆券和法币都兑换出去了?”大公报老底还在华夏,胡正之不欲得罪太过,岔开话题道。

“嗯,有一部分兑换了。”翁纹灏点了点头道,“不过不是兑换金银和美元,而是兑换了古籍和文物。”

这个消息很多人参与其中,并不算秘密。

先锋军和华夏经济来往密切,虽然以货易货为主,但免不了记账平衡,先锋军官方早就提醒了风险,民间也还是免不了收取法币和金圆券,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大量的这类废纸货币。

老蒋那边虽挂着兑换规矩,但普通百姓靠个人手段很难实施,还是先锋军官方组织了起来,限量处理这些纸币,从民间廉价收兑,集中起来直接和老蒋那边打交道。

这么大的量,老蒋那边干脆就赖账,金银和美元这样的硬通货根本不可能给。

来回谈判了几次,才定下了用来兑换古籍文物。

先锋军出手早,当初谈判时这些纸币还值点钱,而乱世之下文物古玩不值钱,为了解决这笔债务,连以前国家管理的那些废纸堆也愿意打包给先锋军。

这些若是流向西方,说不定还招来一片骂名,但先锋军那边都知道是华人当政,时下已经很多人带着文物去了那里。

东联国建国后更是建起了大小三十多座关于华夏文物的博物馆。当初在日本取回被掠夺的文物,以及在战后破败的欧洲搜集来的华夏文物就散布其中,有些馆藏比华夏国内的藏品还丰富,引来众多学者前来研究,顺便躲避战乱。

先锋军头顶上也多了个保护和延续华夏文化的好名声,吸引更多的人和文物集中。华夏国内不少学者甚至积极促进一些文物向更安全的东联国流动。

在这朝不保夕的年代,国人对大量的文物古籍并不以为然。就算有些人重视,在很多人眼中,重视华夏文化的东联比边疆等地更像华夏的一部分。

老蒋那边不想把这些留给北方,宁愿选择给先锋军,何况其中还有大把的利益可肥私。

先锋军也舍得砸钱,连宋孔的门槛都踩过去了,收集行动更加顺利,甚至在一些人的运作下,连故宫打包移走的文物都有一部分被挪到了东联。

“这里确实有不少好书。”一直沉默的陈不雷突然开口道。

他已游览了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对先锋军收集古籍的这些行为印象很深。比起金瓷器物,古籍孤本更容易被战火所毁。先锋军早早就组织人加以保护,即使国内孤本不会流出,也会有影像和抄本资料保存。这一点陈不雷倒是很赞同先锋军的说法,无论价格多么高的古籍,内容才是文明之火的种子。

“哦?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翁纹灏接话道,“听说先锋军正在建设的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会超过二百万册。”

“这是真的。仅仅先锋军从日本和西方带回的古籍文献就可能超过这个数。我记得对日审判时,上边统计过,仅仅日本人从我国抢走的古籍就超过三百万种,再加上西洋人掠夺的那些,再多的册数也不稀奇。”王云生忍不住叹道,“幸好,先锋军对华夏文化很支持。”

“呵呵,先锋军对华夏文化确实支持。诸位也都听说了吧,我们华人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可要在曼谷开幕了。”胡正之也呵呵笑道。

“是3号吧?那就是后天。听说欧美一些名人也参加,我们可以一起去看一看。”王云生也望向陈不雷鼓动道。他真希望家人半数都在华夏的陈不雷能走出自杀的阴影。

“不着急,电影节要持续半个月。最后几天才精彩,而且接下来就是东联国国庆了,一些节目会更精彩。”翁纹灏摆摆手,他更明白陈不雷的心病,“这几日我打算拜访几位友人,这世道真的有些看不清楚了。”

这几日国内传来的消息更显得老蒋衰败,或许他避来东联国要假戏真唱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