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意外之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陈桃找了一张路边长椅坐下,从包里拿出信封说:“这是杨总派人送过来的,他怕寄到学校寄丢了。”

“什么东西?”宋维扬笑道。

“他想要投资1500万元,引进一条新的罐头生产线,盖一个5000平米的出口加工车间,”陈桃解释道,“阿姨(郭晓兰)跟杨总起了争执,又联系到我和老郑。我们几个股东意见相左,而且拿不准情况,所以杨总就自己做了一份计划书。”

宋维扬惊讶道:“他找到出口路子了?”

“嗯,”陈桃说,“上个月,全国工商联举办了一次中外企业家交流会,由粤省银海集团主办。工商联也邀请了你去参加,但你又说没有大事别打扰,所以杨总就自己去了。他遇到了来自俄罗斯、瑞典、丹麦的罐头经销商,不知用的什么方法,居然谈成了合作意向。”

“我先看看。”宋维扬把计划书翻开。

杨信的计划书,开篇就介绍了中国罐头的出口情况——

近两年,中国的那些罐头作坊越做越大,不仅在国内把大厂给挤死一大片,而且还迅速抢占出口份额。终于,就在去年冬天,那些民营企业的罐头出问题了。

为了降低成本打价格战,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好多民营罐头厂开始搞歪门邪道。

他们使用糖精代替白砂糖,1元钱的原料成本直接压缩到5分钱,并混在正常罐头里面出口至欧美,而且还莫名其妙的逃过了质量检验。

消费者虽然吃不出白糖和糖精的区别,但是,加了糖精的罐头,处于零下18度的环境就有可能玻璃瓶破裂。去年冬天,北欧和俄罗斯的罐头,出现大量瓶裂现象,一查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玩儿砸了!

好多个中国罐头品牌,包括几十年的老牌子,直接在欧洲信誉崩溃。

但西方人又特别爱吃罐头,家家户户都会定期购买。而欧美罐头价格昂贵,远不如中国罐头好卖,欧美的经销商们迫切需要中国罐头赚钱。

于是乎,北欧和俄罗斯的罐头经销商就集体来到中国,想要重新挑选值得信赖的品牌。这些洋人买了不少罐头做检验,已经挑选出七八个品牌,恰好喜丰罐头位列其中,又恰好在中外企业家交流会上遇到了杨信。

双方一拍即合。

俄罗斯的经销商比较糙,只需瓶子不被冻裂,其他什么情况都可以接受。而北欧的经销商就苛刻得多,他们认为喜丰罐头的某些数据不达标,需要提高出厂质检标准。

所以,杨信打算在鲁省建一个出口生产车间,并引进生产线和质检设备,一举打开欧洲市场。

郭晓兰和宋其志都不同意这个方案,认为花钱太多,而且出口市场一直都不稳定,说不定哪天遇到反倾销法案就完蛋了。

陈桃也不同意,她觉得应该全力拓展饮料市场,不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罐头上面。

而远在鲁省管理分厂的郑学红,这次却站到了杨信那边,并且建议研发生产新的罐头品种。

郑学红说,他在鲁省发现了一种白梨,皮薄肉厚,汁多无渣,吊打各省的所谓“贡梨”,有人甚至把这种白梨称为“仙果”。这种白梨非常便宜,只在沂蒙一带有市场,别说卖去外省,就连鲁省本地市场都比较少见。原因是皮薄易碎,难以长途运输,更适合在当地建厂做水果罐头。

但是,鲁省无数的罐头厂,都把白梨给无视了。因为白梨在去皮之后,很短时间就要发黑发黄,品相难看,就像用坏掉的果子做出来的一样。

郑学红建议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从剥皮到漂煮环节的时间。一旦白梨罐头研发成功,必然吊打全世界的梨子罐头,称霸全球的梨子罐头市场都有可能。

宋维扬认真看完杨信的计划书,笑道:“老杨和老郑很不错,进步蛮大的。”

“你同意了?”陈桃问。

“当然同意。”宋维扬说。

陈桃道:“你之前不是说,罐头属于夕阳产业,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吗?”

“那是因为没有进入西方市场的机会,”宋维扬道,“欧美国家的那些老外,非常爱吃罐头,而且越甜的越喜欢。不止是水果罐头,蔬菜和肉类罐头同样很受欢迎,他们在家吃牛排的时候,经常会开一两瓶豆子罐头当辅菜。如果一个美国家庭的冰箱里没罐头,说明那家的主『妇』不合格。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能站稳脚跟,年利润几千万轻轻松松。”

“真是这样?”陈桃颇为惊讶。

宋维扬在计划书上签字,并注明意见:同意调用1500万元建造出口车间,另调50万元用于白梨罐头的研发。可与法国明星苏菲·玛索接触,请她为喜丰罐头做全球代言,3年代言费必须压到2000万人民币以下,超过此价另请明星。

苏菲·玛索这几年正迎来事业第二春,在欧美甚至亚洲都极具影响力,如果2000万人民币能请她代言非常划算。

这就是差距,姜文、葛忧已经算国内顶级明星了,20万代言费都让宋维扬觉得贵,苏菲·玛索的2000万代言费反而跟捡便宜似的。

宋维扬非常感谢那些搞歪门邪道的国内同行,居然想着用糖精代替白糖。1块钱成本压缩到5分钱,貌似赚大了,其实是自己找死,白白便宜喜丰罐头找到出口良机。

不仅是国外市场,国内的东北、内蒙、疆藏市场,喜丰罐头估计也会在冬天焕发生机。

那些小罐头厂吃了亏也不会改,因为成本能压下来太多,温带和热带市场就足够他们吃饱,何必再花大力气稳住寒冷地区呢?

当然,宋维扬更搞笑的是杨信和郑学红的表现,一个已经把目光转向国际,一个能在平常之中发现新商机。即便把他们放出去自立门户,估计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特别是郑学红,进步超快。

同时宋维扬也在检讨自己,他的思维还停留在21世纪,没想到一次所谓的“中外企业家交流会”就能直接攻破海外市场——太他妈神奇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