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河边的客栈里面《申报》的女主编杨娟和他的助手罗曼婷正在唉声叹气,华毕成突然从常熟城里面消失让她们措手不及,从报社出来这么长时间不要说专访了。就是连八卦新闻也没有弄到一篇,总编已经火了,他给了两人最后的期限,《申报》也不一定要华毕成的专访了,只要是能上头版的文章,总编就收货。
杨娟和罗满婷得到了南京将举行百万人口大献金活动的消息之后,连夜从常熟赶到了南京。也只有采访这个感人的故事来填补报纸的头版头条,杨娟和罗曼婷的最后期限就是在大献金结束的当天晚上。
杨娟倒是不担心自己的文笔,她更担心的是电报公司会不会接她这笔还算赚钱的业务,要知道现在是战时,对通讯的管制十分的严格,即使杨娟手里面有报社的证明材料和记者证,但是现在她们是在南京,人家买不买自己的帐还不一定。
看着杨娟愁眉深锁的样子,罗曼婷在一边都囔着:“都怪那个华毕成,要不是为了采访他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总编怎么会这么的咄咄逼人,咱们现在又不拿他的薪水,报社居然还这么对我们,这就叫以怨报德!”
“快别胡说!报社里面的同事都是不领薪水,只领生活费的,共赴国难,人人有责!”
“知道你是拥护抗日的先锋,我不就是埋怨两句吗?瞧你急得,你还是恼我骂了你的华将军吧?”
“罗姐,再说别怪我不客气了!”
……
10月1日上午十点日本近卫内阁对外宣布放弃对所谓“日支事变”不扩大方针,而这个时候中国的首都南京则在新街口广场,国父孙总理铜像的底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捐款抗日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杨娟和罗曼婷就挤在汹涌的人群里面,他们想要找到一些感人的一手材料。
台上的精彩的演出是一出接着一出,南京的戏曲名家摆起来流水台,经典曲目在舞台上轮番的上演着,最让民众喜欢的自然是讲杨家将故事的《十二寡妇征西》和讲韩世忠和梁红玉大战金兀术的《双烈记》,这些家喻户晓的古代英雄人物最能够让他们和现在抗战联系起来,这不有人嚷嚷着要看岳飞岳武穆。
蒋委员长那句著名的抗战宣言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用无数个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所以岳武穆也就成了大英雄的代名词,依然是家喻户晓。
华毕成今天也要到新街口走一趟,何应钦的军政部想的周到,还有什么比华毕成这个“抗日名将”、现成的当代“岳武穆”更有号召力呢?
要是在几十万人聚集的广场上一下子将华毕成这个“抗日名将“给推出来,那市民们还不都得发了疯的捐钱啊?何应钦就是要借用一下华毕成的“名人效应”来填补军政部快要见底的钱包。
于是在捐款接近最**的时候,华毕成被推了出来,看到穿着少将军装的活生生的华将军,民众的情绪再次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一面巨大的国旗被抬过广场,有人将自己的钱包丢了进去,有人连外套也丢了上去,更有的人来不及取出藏在鞋店下面的私房钱,情急之下脱下鞋子也丢了上去,国旗上聚集的钞票越来越多,有法币,有铜子也有外汇和银元。
眼看着募集的款项越来越多,何应钦和一帮军政部的高官都乐得合不拢嘴。
在南京新街口的中央商场、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央储备银行门口各有一座献金台,路上还有流动献金台。张治中、宋庆龄、宋美玲等社会名人都参与了献金。在中央商场门口那里,几百位人力车夫成群结对地排队捐钱,还有一些青楼女女子和乞丐也参与其中。
南京所有的学校都召集同学们为抗日捐款,在无数条巷子里一个个存钱罐被砸在地上摔的粉碎,南京金陵中学有一位学生的存钱罐里面大概有二十多大洋,其他尽是些零钱。他的父母看了说少,又加了二十多块,凑成五十块让他去献,这笔钱相他当于父亲两个月的工资。
孙中山先生铜像的献金台那里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献金台后面,来自东北的一群流亡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时声泪俱下,路过的人见到此景,纷纷掏空荷包。
捐款的人中有一位的70多岁的老人,全家就靠他儿子摆香烟摊过活。
他说,要把自己的寿材卖了去献金。
儿子不同意,说“等你百年之后我么办?”
老人一听就来脾气了:“小鬼子打到家门口了,万一南京沦陷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还谈什么棺材?”
第97章 抗日献金儿子还是有些犹豫,老人却很坚定:“我死后用芦席一卷就可以了,你听我的话卖掉棺材就是孝;不卖就是不孝。”
最后父子俩达成一致意见,把卖棺材的钱捐了出去。
华毕成知道了这件事情,找到了这对父子,将他们的捐款都送了回去,自己掏钱垫上,老人家死活不肯,华毕成无奈,留下一元,丢入献金台,其余的硬是塞了回去。
华毕成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这些军人不能御辱于国门之外,已经是对不起民众了,决不能再让您把卖棺木的钱都捐出来。这些钱您留着,好好生活,其余的我垫上,我华毕成一定多杀鬼子!要是赶不走小鬼子,你们都可以戳着我的脊梁骨骂我祖宗十八代。”
说完,老人和自己的儿子泪流满面!
华毕成对着这对父子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南京大献金,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原定的三日改为五日,共计收到捐款折合超过法币一百万元。
杨娟和罗曼婷都看到了这一幕,甚为感动,于是杨娟回到旅馆之后奋笔疾书,一篇《金陵城百万大献金》一气呵成而出,她让罗曼婷去电报局发回上海。
罗曼婷跑到门口,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哎呀”一声叫了起来:“我可算想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了,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在常熟住的那家旅馆,那天忽然来了一大堆住店的人,后来被我骂走了,你还说了我一顿,那些人里面就有今天的那位将军,没想到我们在金陵又见到他了!”
杨娟也被罗曼婷提了醒。常熟城里面只有华毕成一个少将!这么说今天在献金台上的那个少将就是它一直要见的华毕成!自己只是几年前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华毕成来学校演讲见过他一次,那天在常熟因为华毕成戴着墨镜,人也多就没认出来是他。
现在想想,华毕成还和急着要采访那个卖棺材老人的杨娟擦肩而过,居然让自己的采访对象也是未婚夫在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都怪自己一听老爹要安排自己订婚,就和家里大闹了一场,作为受过西式教育的民国女性,最反感包办婚姻了。可自己和家里吵完之后才知道父亲给自己包办的对象正是民国万千女性偶像的抗日英雄华毕成。要不是不好意思向老爹认错,采访华毕成哪有那么难。
杨娟十分的懊恼!
杨娟的文章很快在《申报》获得了表,而且还是头版,总编给杨娟来了电报:
“盯死华毕成,他在哪里哪里就有新闻!哪张报纸有他,就是市民抢购的对象!”
《申报》还给杨娟搭了路子,军政部答应给他们向南京反应,安排一次华毕成的专访。
杨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华毕成展开贴身紧逼,罗曼婷对杨娟又是一通取笑。
华毕成在南京报纸上的频繁出现极大的刺激了日本陆军省,他们不能容忍一个“埋葬”了两位日本将军,导致一位日本海军中将剖腹的中国人继续如此高调的出现在报纸上,陆军省认为这将是对上海派遣军士气的一个沉重打击。
潜伏在南京的竹机关人员接到了暗杀华毕成的命令。
可是由于华毕成居住的颐和路使馆区的警戒十分的森严,华毕成日常的进出又都由军统或者侍从室人员的护卫。竹机关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要是这个命令早几天到多好,那时候华毕成整天在献金台附近出没,总能找到下手的机会。
华毕成在南京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何应钦已经完全将华毕成当成了继关二哥和赵公明后的第三个财神爷,带着他穿梭在每一个募捐场合,华毕成的每次出现也能换回大笔的捐款。于是有人戏称华毕成为“招财将军”。
华毕成在南京继续为着中华民族的抗日大计发光发热,上海的战事却继续进行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