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9章 大城市需要钢铁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曼谷需要有一座炼钢厂。这么一个超级城市,所需要的钢铁是巨大的,需要就地综合利用。”赵易三人早就确定了支撑大城市发展的八大钢铁厂的战略部署。

现代的每一座大城市都是吞钢黑洞,工业需求、建筑和道路需求,都是靠钢铁支撑起城市的骨架。

在碧差汶附近的新首都还没有建起来前,相关整体规划已经开始,以未来的新首都为核心,首批划定了18座大城市为地方核心。

华人移民的特性使得主要活动地还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更是集中了大量的移民,在未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城市更是华人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先锋军特地选出来了18个大陆上的大城市作为重点发展城市。

其中马六甲海峡选择了新加坡、吉隆坡、槟城三市。

没有了后世的国界,城市发展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新加坡,在未来规划中已经和新山市合并为一,正式名称统称为星洲。

随着城市的扩大化,规划中的城市也在合并,比如吉隆坡和巴生将合并,槟城和海峡另一端的威省合二为一。

现在虽然先锋军没实力建造跨过槟城海峡的大桥,却给未来槟城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选择槟城,不止是单单一个槟城,还包括附近的太平、怡保和北边的亚劳,打破了吉打州、霹雳州和滨州的界限,共同组成了一条城市带。

加上吉隆坡这一带的马来亚锡矿是先锋军未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项目,目前已经组建了国家级的锡矿开采集团,属于国家第一锡矿开发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马来西亚东西两条锡矿带的锡矿开采和利用。

先锋军目前一共组建了单独核算的三个锡矿开发公司,第二锡矿的范围主要负责从华夏边界到缅甸泰国的锡矿开采利用,目前开发程度要远小于著名的马来亚锡都。第三锡矿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原印尼的勿里洞、邦加等锡岛,因为安全问题,仅仅还处在零星开发阶段,规模最小。

锡矿是马来亚矿产开采的重中之重,而铁矿是马来亚仅次于锡矿的金属矿产。

目前柔佛州的佩莱卡南铁矿正在开发中,在吉隆坡附近的钢铁厂就是依此建立的。这个时代已经大规模开发的容株巴辖和居銮加烘铁矿都在附近,只是发展潜力却都不大。

整个马来西亚铁矿本来就不是很多,李衡手中的资料显示也只有一亿吨左右,还有一部分集中在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州。早已经开发出来的最大的龙运铁矿还集中在东边的丁加奴州,其他还有几处在彭亨,柔佛州的铁矿石储量就更少了。

之所以在吉隆坡设钢铁厂,主要是考虑到马来亚西海岸一连串的城市带,对钢铁需求旺盛,同时紧靠马六甲海峡,可以方便利用海运,利用国内外铁矿石和煤炭资源。

吉隆坡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已经收尾,预计投产10万吨,主要供应吉隆坡、新加坡、槟城一线大城市的钢铁用量。

别看已经超过了此时华夏的钢铁产量,但这点产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新加坡和新山组成中央直辖的星洲市前,先锋军就开始筹划建造两座跨越柔佛海峡的跨海大桥。两座都是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同时筹备建造的还有两座海底隧道。

当初在日本劫掠的时候,李衡有针对性的搜集了日本在42年首通的两条三公里多长的关门海底隧道资料,还借鉴了日本31年挖掘的9公里多的清水山间隧道资料和意大利人在34年挖掘的18.52公里长的亚平宁山间隧道资料,德国人13年建造的易北河马蹄形隧道资料也找到了一点,甚至还找到了5名德国相关技工。

日本人采用了手掘圆形盾构方式开挖的关门隧道,直径达到了7米。

李衡主推的宽轨铁路标准,各种配套设置下来,7米直径还不够,要加大直径,困难更大。

不过小日本的手掘圆形盾构也没多机械设备,基本上就靠手工分层分作业段开挖,没多少技术含量。

李衡见过后世那种真正的大型盾构机,了解一些原理,但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研制出来,先锋军根本没那些基础技术,就连这个时代也少了一些技术:“十年之内不要考虑,还是手工挖掘吧。”

柔佛海峡虽然短处只有一千米左右,先锋军没有经验,后世也没有柔佛海峡隧道相关经验可参考,只靠掳来的十几个日本技工和李衡的一些理论知识也不是一会儿半会就能完成的。为了安全,也为了探索未来的发展规范,李衡的计划中,五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条柔佛隧道建成。之前就需要靠桥梁来支撑。

auzw.com 目前的新柔长堤虽可来回通行,却挡住了柔佛海峡这条水道,先锋军的规划中这是要准备拆除的,代之以一座跨海大桥。

有这条长堤在,可以更方便施工。李衡的计划中,如果不出意外,这座由李国豪设计,罗英担任总工、梅旸春为副总工的星洲大桥会在四年后完工。

美国金门大桥用了10万多吨钢铁,这座星洲大桥就算节省,在考虑到宽轨铁路的复线运转,为了安全起见也需要消耗近5万吨钢铁。

考虑到柔佛海峡的航运问题,未来疏通航道后把航运能力提升到万吨货船能通过,一开始就得先把净空高度提升到32米,这无疑也需要更多钢铁支撑。

在最初两年每年都得准备好2万多吨的钢铁,单纯靠一个吉隆坡钢铁厂是不够的,更何况新加坡的造船业和建筑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缺口,一方面需要从万象和曼德勒这两个钢铁基地调运钢铁,一方面也筹备着新的钢铁厂。

日本人当初在马来亚建起了2座钢铁厂,设备比较少,也比较陈旧,先锋军后来从日本又运来一些设备,才建起了吉隆坡的10万吨规模。剩下的设备再添上一些德国和美国设备,又可以建起一座10万吨级的钢铁厂,就近安置在了日本人曾中意的关丹。

马来亚最大的龙运铁矿距离这里不远,还有彭享的铁矿资源,足以支撑起这座钢铁厂。

日本在二战统治马来亚时,每年运出铁矿石200万吨,马来亚的铁矿石虽然总储量不多,但开发较早,每年开采的铁矿石能撑起一座百万吨的钢铁厂。

只是现在先锋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熟练技工,为了尽快运转起来只能一期期的运作。

计划两年后建好的吉隆坡和关丹钢铁厂二期,就都可以攀升到了30万吨了。

先锋军不敢把钢铁厂都放在一处,马来亚的钢铁厂太靠近海边,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这样敏感的地区。来来往往的船只和势力很难控制,就算是一个小势力,也容易在海边发动一场恐怖袭击。

两座钢铁厂当初选址时,都避开了海边,尽量利用内河水运向内陆又退了十几公里。马来亚有铁无煤,缺少足够的煤炭资源,若是太靠内陆,容易造成成本的提高,况且马来亚本身就没多少纵深,才建了两个钢铁厂来分担部分风险。

其实说起来是三个钢铁厂。

新加坡又有一座小型钢铁厂,没有高炉,只用电炉来炼废钢。

新加坡没有自给的能源,只能借助来往的船只运来煤炭或者石油发电,注定了这座电炉冶金钢铁厂规模并不大,主要偏重于工业需求的特种钢铁。

马来亚地区一年现在20多万吨的钢铁根本不够新加坡、吉隆坡等几座城市用,还得就近调剂给巨港和泗水等外岛大城市使用。那些地方孤悬海外,更不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短时间内根本不会考虑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虽然先锋军最近发展重点还是大陆,这些岛屿的重要城市还得做好防御和发展,大量的钢铁需求就得靠大陆上来支撑。

这些大量的缺口就得从外部调运,甚至直接进口。特种钢铁现在只设置了万象钢铁基地一处,远远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也只能靠进口补贴。新加坡这边至少还能缓解一部分压力,虽然建在海边,安全也是个大问题,但至少这里有美国人坐镇,更加敏感。

先锋军和英法停战以后,之前一些建设项目加快了节奏,各地对钢铁的需求就更大了。

万象和曼德勒是唯一能向外支援钢铁的大城市,先锋军最大的两座基地就建在这两个地方。

万象现在也在建桥,跨越湄公河的大桥。

比后世的友谊大桥更进一步,万象直接和对岸的廊开合并为一体,湄公河上三座大桥在同时建造。

就算湄公河进行了疏通治理,又有水库调节,万象向周边的航运船只也不过千吨。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净空高度,湄公河的跨度不过千米,大桥更容易建造,每座桥投入钢铁都不超过1万吨。

万象的快速扩张逼得交通也得跟上,好向湄公河两岸发展。

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尤其集中向首都,万象已经成了东联国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大城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